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1
2
中共中央
3
123456
4
法明传[2024]173号
5
九边
6
赵紫阳
7
帝国政界往事
8
中美友好合作故事
9
百度
10
今日热点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1
2
中共中央
3
123456
4
法明传[2024]173号
5
九边
6
赵紫阳
7
帝国政界往事
8
中美友好合作故事
9
百度
10
今日热点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法明传[2024]173号:1月1日起,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,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
法明传[2024]173号:1月1日起,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,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
法明传[2024]173号: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(附下载链接)
2025.1.1起,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(附下载链接)
2025.1.1起,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(附下载链接)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对话丁远:越是对外开放的行业,竞争力越强;中国企业不要惧怕竞争
Original
搜狐智库
搜狐智库
2021-02-05
搜狐财经联合《经济》杂志系列访谈——“致知100人”第36期(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进入专题)
本期嘉宾:
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 丁远
丁远4年前开始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的职务,此前他在中欧商学院的头衔还有兼职教授、教授和系主任。
在更早未加入中欧商学院之前,丁远是欧洲最著名商学院之一,巴黎高等商学院(HEC)的终身教授。
丁远表示,外商对华投资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:
基于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,外商对华的投资逻辑已从兴建工厂到转移全产业链转变。
这一变化使得外商对在华投资对等性、营商环境等方面更加重视。
“在这种情况下,外商在中国的资本投入就更多,对中国的要求也就更高。
所以,外商也希望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企业。
”丁远说,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《外商投资法》的出台有利于外商增加对华投资稳定性的信心。
“另外一方面,通过投资正常化,也能保证中国企业在对方国家投资时也能得到对等的待遇。
”他还说道。
对这一波中国开放外商投资的浪潮,丁远认为,中国企业界对此都抱有一颗平常心,并不惧怕与外商竞争。
因为越是开放的行业,企业的竞争力往往便越强。
丁远还在对话中阐述了他对科创板的看法。
他认为,上市公司的质地本身并不重要,关键是企业需如实地将其实际情况披露出来,监管部门只需负责把控好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风险两项内容即可。
此外,丁远建议,不必限制资本市场的再融资功能,他认为最牛的资本市场是完全由市场定价的估值最准的市场,而不是指估值最高的市场,也不是指PE(市盈率)最高的市场。
搜狐财经&经济杂志:原定2021年取消证券、期货、寿险、外资股比限制提前到2020年,你认为背景原因是什么?
丁远:
中国吸引外商和外资已经持续了三、四十年了,但2014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。
在2014年之前,中国的对外投资很少,但从2014年开始,中国对外投资开始井喷,大概到2016年达到顶峰。
目前仍保持在10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。
与此同时,国内恰好又有去外商特殊化的过程。
这是正常现象,因为早先吸引外资时,我国给了包括税收等方面的很多优惠条件。
另外,外商在中国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。
这两个情况叠加在一起,就出现了投资对等性(reciprocity)话题的讨论。
所以,中国要一次性把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变成国民化、常态化的投资,这是《外商投资法》所反映的精神。
一方面,《外商投资法》让外商能够长期平稳地在中国运营下去,增加其对中国政策稳定性的信心;
另一方面,通过投资正常化与常态化,也能保证中国企业在对方国家投资时也能得到对等待遇。
这两者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。
搜狐财经&经济杂志:
限制取消提前了一年,国内企业要如何应对竞争?
丁远:
我个人认为,在这波中国开放外商投资的浪潮中,中国企业界,包括很多国企其实对这一波开放都抱有一颗平常心,不要那么恐慌,要不怕与外商竞争。
毕竟大家三、四十年下来,对中国改革开放积累下来的企业竞争力,其实还是很有信心的。
搜狐财经&经济杂志:
今年我国又减少8项负面清单内容,你作何评价?
丁远:
我们现在要调整心态,不能简单地认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极大,对全球的影响力也很大了。
中国需要承担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承担的责任。
我举个例子。
去年7月,我去德国慕尼黑参加论坛,当时有两件大事,一是海南航空购买持有了10%的德意志银行股票,二是李书福购买持有9.69%的奔驰股票,这在德国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。
德国人直接问我:
丁教授,我们德国人什么时候可以在中国买10%的中国工商银行股票和10%的中国一汽股票?
当然,我也和国内媒体同行们就该问题进行了交流。
很多人还是很不适应,马上跳起来说:
丁教授,我们的战略型资产怎么可以卖给外国人?
我回应说:
你站在他们的立场想想,德意志银行和奔驰何尝不是德国人的资产?
所以,开放是相互的。
而且,我们要充分相信我国企业的能力和实力。
中国越开放的行业,其竞争力越强。
我们越保护的行业,其实竞争力就越弱。
解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发挥市场的作用,政府只能起到辅助作用。
我们已经到了放开的时候,所以我也真心希望负面清单会越来越短。
搜狐财经&经济杂志:
在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背景下,如果未来要吸引外商将更完整的产业链放到中国发展,你认为我们还需进行哪些调整?
丁远:
在我看来,有一点我们要调整,其实外商也在调整。
中国早先是后发国家,希望快速进步,期待超越,所以当初外商进来时,双方的利益点很简单:
中国要工业化,增加就业,换取外汇,外商要中国廉价的生产要素。
所以,那时候有说法叫“两头在外(指加工贸易的货源在境外、加工贸易制成品出口到境外),原料加工”。
也就是说,外商来华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到中国开一个生产型基地,该基地是其整个全球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。
此时,外商对整个投资环境、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便很低,他们只要拿到便宜的地,然后有免税政策、便宜的劳动力就够了,至于国家内部怎么样,跟他们没有关系。
但现在,外商在中国的战略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不一样在哪里?
2018年,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,总计达5.7万亿美元,且中国的消费以每年6%-8%的速度在增长,未来20-30年仍会持续增长,而美国当前消费增长速度顶多是2%-3%,所以美中差距会越来越大。
在这种情况下,外商来华不再是建厂,而是想在中国建全产业链,甚至要在中国设立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和品牌,因为中国市场已经足够大。
这意味着,除了生产和销售外,外商还在中国建研发基地。
有位外商跟我讲了一句话,我觉得很对。
他说,他们外商现在要变成一个Chinese corporate citizens,就是变成一个“中国企业公民”。
在这种情况下,外商在中国的资本投入就更多,对中国的要求也就更高。
所以,外商也希望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企业。
我看了很多跨国公司的报表,像大众汽车有50%的利润来自中国,少的也占到15%。
在这种情况下,外商对中国营商环境当然就变得很重视。
搜狐财经&经济杂志:
如何营造一个对外商投资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?
丁远:
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执行层面上。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。
知识产权保护最典型的就是专利权、商标权,一个合法注册的商标是受法律保护的。
我们一定要把行政干预和市场行为区分清楚。
我们是一个大国,大家的认识不是立马就能统一到位的,尤其是在落实时。
我们不能把个人的喜好,或者个人对于一件事情的认识强加给别人。
我们要走合法程序,这很重要。
搜狐财经&经济杂志:
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科创板注册制的上市和监管之间的平衡?
丁远:
一个上市公司上市就是去逐利的,千万不要把他想成坏人,也不要把他想成一个好人,他就是追求利益,这是一个商业行为。
有两个问题是监管部门永远要管住的。
一,信息披露。
这个企业到底质地好不好?
就像一个人,他到底长得帅不帅?
这不重要。
我们不是选秀,不用选美。
因为丑的人也会嫁丑的人,漂亮的人也会嫁漂亮的人。
只要企业把自己的实际情况老老实实讲出去了,即使他仍在亏损,那这个企业为什么不能上市?
在资本市场上,上市公司的质地好不好并不重要,因为企业质地太烂,最后没人买,企业就上不成市。
我们不要替投资者去操这份心,去关心这个公司的质地到底好不好。
质地差的公司,股票卖得便宜,肯定也能卖得出去。
如果企业质地差,股票却卖得贵,那就卖不出去。
但企业要确保信息披露不能造假。
如果我是一个亏损的企业,明明未来的预期很糟糕,企业却把它美化,那就有问题。
第二,内幕交易。
依托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我们的识别能力越来越强了。
只要我们把披露的信息上传,看看这之前企业有没有一些非正常的交易,结果就很明显。
对于科创板企业而言,内幕交易的风险比一般的成熟企业更大。
因为第一,科创板企业所处的行业成长性比较大,这意味着波动性肯定更大,有可能很陡地上升,也有可能很陡地下滑,股价就相对应地有巨大的调整。
这两方面要严格控制和监管,如果有错的地方,就要严格打击。
科创板企业上市后,会极度分化。
有的会真正长成参天大树,有的就死了。
让它死,千万不能造成僵尸企业,不要逼着那些公司再去买壳上市,那是最要命的。
我希望没有一个公司需要借壳上市,自己上市最好,因为壳公司和壳公司的现有股东对社会是不创造价值的。
就凭壳公司占了上市的指标,就能在一个好公司身上咬一口?
这是不对的。
应该让所有的好公司自己上市,不行就退市。
(搜狐智库原创稿件,转载请注明:
转载自搜狐财经与经济杂志联合打造的“致知100人”系列访谈。
)
对话IMF前副总裁朱民:改革者从不墨守成规
对话首汽约车CEO魏东:网约车新玩家会不断入场,但不会再有混战
对话沈国军:企业发展一定要顺势而为,迎合市场的需求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